基礎通識
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:明明肩頸僵硬、背痛、頭暈、睡不好,卻找不到明確的病因?吃藥只能暫時壓住症狀,按摩也是暫時性的舒緩。會不會是你的身體發出警訊,但方式微妙,無法被輕易解讀。這時,遠絡療法提供了一種從「神經反射」與「經絡連動」下手的選擇。
"遠" 意指透過手腳、頭部等遠離症狀部位進行調整;"絡" 指經絡系統的互相連結。
遠絡療法為亞洲地區發展出的調理技術之一,是一門融合中醫經絡理論與現代西醫病理分析的新型整合治療。透過辨識病灶源頭,以經絡理論與神經傳導為基礎,不直接接觸疼痛點,而是在手足遠端選擇特定體流線及功能點,做遠端刺激進行調整,藉由疏通阻塞、改善神經傳導與氣血循環,達到全身調節效果。其手法應用在日本與台灣的保健領域已有多年發展經驗,常見於疼痛舒緩、自律神經調整與慢性疲勞保健中。
這項療法以「不碰痛點、卻治本源」見長,廣泛與中醫經絡、現代解剖、生理反射理論交叉運用。
現代醫療中,針對疼痛的處理多半集中在「痛點本身」,常見方法:針灸局部、推拿按摩、注射止痛針。這些方式雖能短暫緩解症狀,卻可能因過度刺激而加重局部的發炎反應,導致病情反覆甚至惡化。
遠絡療法的理念在於,不使用藥物、不觸及疼痛處,而是「找特定體流線」和「對應功能點」。根據經絡之間的相通原理,在身體特定部位如手、腳、頭、胸腹等區域,找出與不適症狀對應的「線」或「點」,這些地方可能並非疼痛處,醫師會根據身體經絡連線與神經反射理論,在對應區域施以刺激。例如:若右側肩部僵硬、循大腸經疼痛,可選左側肺經的尺澤、孔最等點刺激。
與中醫「上病下取、左病右治」的整體平衡觀呼應。
分辨經絡:先判斷出問題經絡的所在(例如肺經、膽經等)
分析診斷:西醫病理分析,了解病因與受影響的功能系統
定位刺激點:找出對應治療相通的經絡系統,在對應點上進行刺激,引導經絡恢復平衡
避開發炎區:例如膝痛者不直接碰膝,而從足部、頭部刺激相關神經反射點來緩解。
中西結合,強調系統調節:從中醫經絡理論出發,加入西方神經學與生理機制思維,屬於整合式調理法。
無副作用,可與醫療並行:可作為醫療的輔助保健方法,提升整體自癒力與調節功能。
傳統針灸強調「補瀉」、「氣感」、「留針時間」等操作流程;整復推拿多著重於肌肉筋骨鬆動、錯位調整,手法偏向深層壓推、復位、骨架調整;遠絡療法則著重在反射區域對應刺激與「即時反應觀察」。
遠絡療法 |
傳統針灸 | 整復推拿 | |
調理原理 | 經絡、神經反射點的對應關係 | 經絡氣血調節,著重穴位氣感與氣機引導 | 解筋整骨、復位關節,放鬆筋膜與鬆動關節結構 |
操作區域 | 遠離病灶區,針在手足遠端,非直接處理 | 直接刺入穴位,搭配補瀉與留針時間 | 徒手按壓、推揉、牽拉、復位 多針對疼痛或緊繃區域直接操作 |
適合對象 | 虛弱體質、慢性病、自律神經失調者 | 氣機阻滯需疏通者 | 肌肉緊繃、關節錯位、筋骨痠痛 |
療效顯現時間 | 部分可立即緩解,依系統與反應調節 | 有時需數次積累才見明顯效果 | 結構性問題可立即改善,功能性需追蹤 |
遠絡療法是一套溫和、細緻、以全身系統為出發點的徒手調理技術,特別適合用來面對現代人常見的壓力過勞、自律神經失調與長期疼痛問題。但它不是萬靈丹,也非醫療替代品,在台灣,若非中醫師或具合法執照之醫療人員操作,不得宣稱療效或進行醫療診斷。需由受過專業訓練者進行,不可自行模仿施作,亦不建議以「民間療法」名義濫用於不明症狀。
若您有嚴重或持續性症狀,應先諮詢專業醫師,確認診斷與排除重大病變。遠絡療法最適合用於「輔助調理」與「預防保健」的角色上。
禪心中醫診所│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三段221號
02-2915-0678
心圓中醫診所│新北市新店區央北二路52號
02-2218-3333